中国市场是阿根廷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机遇,特别是在美国挑起对华贸易争端之后。阿根廷是全球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以牛肉、大麦、大豆等食品和农产品为主。随着中美贸易恶化,中国从美国市场进口的需求将转移到别的国家,尤其是牛肉、玉米等农产品,这也是阿根廷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好机会。
中国海关总署公告显示,阿根廷坚果4月1日允许出口到中国,这些坚果是指以阿根廷境内种植的植物成熟果实为原料,在阿根廷境内经过挑选、干燥等加工工艺制作且未熟制的,带壳或不带壳的供人类食用的核桃、碧根果、开心果、榛子、扁桃仁等5种坚果。相较于南美的其他国家,阿根廷农产品在中国有较大市场空间,此次坚果获准进口到中国,今后或将有更多的阿根廷农产品来到中国,丰富中国消费者的餐桌。
与中国拓展经贸合作有助于阿根廷经济保持活力。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阿根廷双边货物贸易总额为1163.52亿元,其中,中国自阿根廷进口“牛肉及牛杂碎”量约为59万吨,同比增长13%,占中国同类商品进口总量的20%;进口大豆约为410万吨,同比增长111%,占同类比重4%;进口食用水产品约为7万吨,同比增长20%。阿根廷农产品对华出口持续保持增长。
去年,阿根廷获准对华出口小麦和玉米,之前中国小麦主要进口国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去年首次实现从阿根廷大规模进口,阿根廷作为中国农产品进口替代市场的潜力正在释放。
一直以来,中国市场是阿根廷牛肉寻求拓展的重要市场,目前阿根廷出口的牛肉中约75%销往中国。为更精准地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阿根廷牛肉商每年都会准时来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中国消费者近距离接触推广阿根廷的牛肉。阿根廷的高品质牛肉在这里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深受中国市场欢迎。
不仅在农产品贸易发力,为促进中阿双边贸易更加顺畅,支持双方企业贸易结算,阿根廷央行日前发布公告指出,中阿两国同意将总额350亿元人民币(约合50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已激活部分延期12个月。也就是本来该笔款项原定于2025年6月到期,此次续签后将延至2026年年中。协议的延期降低了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为双边贸易结算提供了重要便利。
近年来,中国对阿根廷出口商品的结构也在不断调整,机电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不断增加,双方在新兴产业的合作有望扩大贸易合作空间,推动两国经济增长和友好合作关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的最新报告乐观评价阿根廷2025年经济前景,预计其通胀将显著放缓,经济增长将强劲复苏。为支持阿根廷经济改革,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宣布为阿提供超百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安排。世界银行为阿根廷提供120亿美元的一揽子支持计划,世界银行声明称,该计划标志着“对阿根廷政府稳定经济和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努力投下了强有力的信任票”。IMF批准了一项为期48个月、总额为200亿美元的扩展基金安排(EFF)协议,同时拨付了120亿美元。此外,美洲开发银行也宣布向阿根廷提供100亿美元支持计划。(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