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从授人以渔到共享丰收
日期:2025-07-03 作者: 浏览:21次

今年1月,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港口城市瓜达尔的新国际机场迎来了首个商业航班,这标志着由中国援建的巴最大国际机场投入运营;2月,泰国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双方同意共同加快中泰铁路一期工程建设,争取尽早启动二期工程建设;4月,马来西亚关丹港—中国广西北部湾港冷链精品航线开通……今年以来,中国携手周边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成果。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要合作伙伴是周边国家,首要受益对象也是周边国家。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累累硕果,为共建国家民生福祉改善作出重要贡献,为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注入持续动能。

对接发展战略

在今年6月份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元首见证签署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这是中国首次同周边单一区域内所有国家整体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与中亚国家紧密团结在一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强晓云表示,当前,面对全球性与地区性挑战,推动发展繁荣与维护和平安全的任务愈加繁重。包括中国和中亚五国在内,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共同应对挑战、共渡难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截至目前,中国已同周边25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土库曼斯坦“复兴丝绸之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等多国战略和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对接。

“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将周边国家的发展需求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得到周边国家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根本原因在于其与各国发展战略在理念对接、规划对接、项目对接等方面相契合。

在翟崑看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与各国既有发展战略深度对接。这种对接不是简单的项目合作,而是发展理念的相通相融。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人文交流等方式,为周边国家实施自身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

翟崑认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正从传统的“硬联通”向规则标准、发展理念等“软联通”深化。“这种全方位的战略对接将推动中国同周边国家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同享发展红利

今年4月,在习近平主席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期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重要关键词。在河内,中越两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中越铁路合作机制启动仪式;在吉隆坡,习近平主席提出,推进铁海联运,实现“两国双园”提质升级,将马来西亚重要港口打造成“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在金边,中柬一致同意大力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不断充实中柬“钻石六边”合作架构。

近年来,中吉乌铁路项目启动,孟加拉国首条全封闭高速公路通车,中泰签署“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安排,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吸引200多家国际企业入驻,中巴经济走廊带动250多亿美元直接投资……中国同周边国家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周边国家也高度认可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双方共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赋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举例,中老铁路开通后,老挝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依靠这条铁路,老挝的农产品、矿产品等能够高效便捷地运往中国市场,中国制造也源源不断地进入老挝及东南亚市场,并促进了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助力加快周边国家现代化进程方面,雅万高铁的“中国标准”被印尼总统佐科称为“印尼运输业进一步现代化的标志”,这种技术溢出效应远超项目本身。

“这些合作项目不仅解决了周边国家的基建短板问题,还通过‘硬联通’带动了‘软联通’和‘心联通’。”张燕生说,周边国家需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共建“一带一路”正是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助力周边国家培育内生发展动力,共享发展红利。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同周边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拓展互利合作,正在形成更为紧密的共生、协同发展格局。站在新的起点,中国将进一步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机遇,不断优化同周边国家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方案,让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让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来源:国际商报

上一篇:没有了

安徽省进出口商会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省进出口商会)”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日内与商会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如未与安徽省进出口商会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联系方式:

电话0551-62622500/0551-62622158 

邮箱shhybⓐaccie.org.cn